維修咨詢:400-8266-027搶修熱線:15617975335
安裝/調試/改造10余年液壓系統安裝經驗,24小時維修服務
安裝/調試/改造10余年液壓系統安裝經驗,24小時維修服務
日均處理能力3億多件、年人均快遞量近80件——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9年居世界首位。然而,隨著數量的攀升,每一單業務下的副產品,如泡沫塑料、紙箱、膠帶等的“爆發式”增加,日漸成為威脅環境的一大隱患,也成為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痛點。
寄完快遞,包裝何解?記者在2023服貿會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展區找到了部分答案。
快遞業“綠色革命”從循環開始
走進服貿會首鋼園區13號館,EMS、順豐、菜鳥、“三通一達”等國內頭部快遞企業的展臺一字排開,其中,EMS和韻達都把可循環包裝放在了展臺的顯著位置。
在EMS展臺,記者看到了可循環利用的信封、箱子、文件袋、包裹等包裝物品。與普通包裝物品不同,這些可循環利用的包裝,除了使用了環保材料,其密封處還多了一個黑色的小框框。
“這個與眾不同的部件是這可循環快遞包裝的‘智能身份鎖’和‘數字面單’。”EMS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這也是EMS近年來推進數智化可循環封套袋和數智化可循環箱研發與應用的成果。
與普通文件袋、箱不同,數智化包裝袋、箱在5G、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撐下配備有“智能身份鎖”和“數字面單”,可做到一人一碼,指定身份收件人開箱。當用戶收到循環包裝的文件袋和箱后,可通過手機掃碼智能鎖面屏上的二維碼進行開箱拿出物品。之后,用戶可選擇當面簽收或預約專人上門回收,即可開啟包裝箱的循環利用。
當前,中國快遞業普遍使用的循環包裝文件袋可重復使用達千次以上,EF瓦紙箱則可以重復使用10次以上,每使用一次大約可減排0.275公斤碳。
與EMS類似,韻達研發了可進行掃碼開袋、身份加密的智能R鎖,圓通、中通、申通等快遞企業則推出了各類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產品。
數字技術助力快遞業減碳
除了“綠色化”,中國快遞企業還集中展示了在“數智化”“國際化”兩方面的發展成果和科技實力。
“其實,中國快遞行業能在綠色化方面加快腳步,離不開背后數智化的發展。”中國快遞協會負責人辦公室副主任錢衛華對記者表示。
申通展臺介紹數智化
在申通展臺右側,記者看到了一整墻的元器件以及光伏板應用場景照片,仿佛走入綠色數智化場站,而非快遞企業。
展臺負責人介紹,除了在包裝環節減碳,申通的綠色環保更體現在運輸和中轉環節。“申通通過SCADA物聯系統目前已經實現了分揀中心的全站上云,搭配自主研發的新型超高速交叉帶以及電控和操作系統,讓分揀效率提高30%。通過節能算法,可以根據業務量的多少靈活調節設備能耗,在目前的應用場景中可電耗降低50%,實現節能減排。”
循環利用需各方共同努力
今年初,國家郵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2023年將實施綠色發展“9218”工程,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低碳轉型。半年來,效果如何?
“在我的工作生活中,目前還沒有接觸到可循環利用的包裝。”一位專業觀眾告訴記者。另一位加入討論的專業觀眾則表示,自己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循環利用包裝。“比如從多抓魚網站上購買二手書籍,送達的快件使用的就是循環包裝。不過,我個人依然對循環包裝持保留意見,因為經過多次使用,怕不夠衛生。”
“目前循環包裝在‘2B’(對公)領域使用較多,比如為藥企配送藥品等場景,‘2C’(對私)領域幾乎還未涉及。”圓通展臺工作人員說。
EMS展臺工作人員則對循環包裝持相對樂觀態度。“EMS的可循環快遞包裝主要在北京、上海的法院、身份證、車牌照、蘋果、中醫藥5大使用場景進行試點應用。”截至今年6月,EMS系統內可循環包裝箱使用量達到220萬個,全網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的郵件快件量4451.9萬件。
錢衛華認為,快遞行業進行“綠色革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企業、客戶等各方共同努力,既要通過數智技術優化供應鏈生態,成為全球智慧供應鏈的引領,又要形成低碳環保的行為習慣。如此,中國快遞業才能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